中国科兴疫苗被质疑临床试验数据不完整。(路透社)
去年底在新加坡展开的冠病疫苗接种计划,至今已有三种疫苗:美国的辉瑞和莫德纳,以及中国的科兴运来新加坡。
然而,相较于已先后开打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今年2月23日就抵达本地的科兴疫苗如今还躺在仓库里,原因是我国当局尚未批准使用该疫苗。
科兴疫苗为何不受青睐?原因只有一个:
数据从缺。
本地疫苗接种中心。(联合早报)
没在权威期刊公开临床数据
已在本地如火如荼开打的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都有个共通点:
在寻求各国卫生当局批准使用前,先将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的详细资料刊登在需要经过同侪审查的医学期刊。
这也是疫苗生产商一直以来的惯例。
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早在去年12月就分别将它们的相关数据刊登在权威医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但北京当局大力推销的科兴疫苗却一直没有这么做。
科兴在公开数据上毫无动静,让各国专家倍感困惑。
英国传染病防控专家英格利斯(Peter English)就对《华盛顿邮报》直言,科兴疫苗至今还没有在需要经过第三方专家审查的期刊刊登临床数据,是非比寻常的。
“这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
辉瑞疫苗在各国批准使用前,就已将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数据刊登在权威医药期刊。(路透社)
没有完整数据,当局无从审批
科兴疫苗在本地“无用武之地”,显然也是遇到了“数据瓶颈”。
我国卫生科学局在3月20日这么说过:
“我们已向生产商要求额外数据,以评估疫苗的品质、安全和效能,看它是否能在‘大流行病特别采用程序’(Pandemic Special Access Route)下,达到获临时批准的标准。我们还在等待公司提交数据。”
翻开纪录,卫生部早在上个月25日,即首批科兴疫苗抵达本地后,就说过类似的话。
两次说法都很明确:
“还在等科兴上交数据。”
蛤,科兴疫苗到新加坡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少数考虑使用科兴疫苗的发达国家。我国有关当局迟迟未亮起绿灯,被很多国家解读为“或许有问题”。
今年2月23日,首批科兴疫苗运抵本地时,我国政府并未像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当初抵达本地时那样大张旗鼓宣传。相关消息一直到隔天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出文告后才曝光。
交通部长王乙康(左二)亲自到机场迎接首批辉瑞疫苗,总理李显龙也第一时间在面簿发文称该批疫苗是新加坡“期待已久的礼物”。(联合早报)
相对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分别是在获得紧急批准七天和14天后才运抵新加坡,科兴疫苗是在未经批准使用前就运来我国,不寻常的程序引发了一些争议。
部分外媒评论,这可能是北京当局试图向新加坡施加压力,以迫使我国批准使用科兴疫苗。
经过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宣传”后,科兴疫苗抵达本地的消息才曝光。(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
在英国BBC广播公司于3月14日播出的访谈中,总理李显龙针对新加坡是否受到中国压力时做了下列回应:
“我们正在对科兴疫苗进行评估。如果它在安全和效用方面都通过检验,我们就会批准采用。”
“我们将使用来自任何地方的疫苗。疫苗是没有国籍之分的。最重要的是,它好不好?有没有效?如果有效,我们就会采用。”
李显龙(右)接受英国BBC访问。(通讯及新闻部)
卫生部长颜金勇终于在今天(24日)针对科兴疫苗为何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做出了解释。
他说,尽管科兴疫苗未获卫生科学局批准使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已经与供应商签署了供应合约,因此还是按合约精神允许科兴疫苗运来我国。
但他也重申,当局将继续与科兴疫苗供应商接洽,获取更详尽的资料,以充份评估疫苗的安全性。
李显龙和颜金勇的说法,意思浅浅:
一切讲求科学证据。如果疫苗OK,我们就采用;如果不OK,我们就不采用。
如何用科学来证明?还是那句话:
完整数据先交出来。